查看原文
其他

毛泽东的稿酬账:延安时期,用之于民

葛长银 东方红啦 2022-07-03

毛泽东伏案写作

稿酬是毛泽东最大的“私产”。现有文献证实,他从1936年延安时期开始拿稿费,到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停止拿稿费,历时30年,其中的万千变化,既折射出一段厚重的历史,也展示出毛泽东大公无私的品格及其济亲济友济天下的性情。

没有正式建立“毛泽东稿酬账”之前,比如延安时期的稿酬收支,只能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来核实。那些账其实也记在了很多人的心里,并载入了历史。
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就实行了稿酬制度。据孙国林《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》一文记载:1936年8月中央决定出版《长征记》,征稿信说:“来稿请于九月五日以前寄到总政治部。备有薄酬,聊致谢意。”1936年10月28日,中国抗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《〈红军故事〉征文启事》:“为着供给红军部队的课外教育材料,为着宣传红军的战斗历史,特决定编辑《红军故事》丛书。每稿至多不超过二千字……来稿采用后,酌致现金或物质报酬。”1937年5月10日,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、总司令朱德,联名发出《中央军委关于征集红军历史材料的通知》也明确说:“一切创作稿件和纪念品,送来经采用后,均给以五角至二十元的现金酬报。”
这些史料证实,延安时期为了鼓励人们收集长征史实,更是为了留住历史并创造历史,就开始实施“现金或物质报酬”相结合的稿酬制度了,也逐步完善。1939年1月22日毛泽东致周扬的信中透露了准确的稿酬标准:“备有稿费(每千字一元五角),当分致你与李、和三同志,借表酬劳之意。”证实此时的稿酬制度已经按千字计算了,跟后来的稿酬制度基本一致了。
1941年9月10日,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《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》报告,在谈到稿酬问题时,强调要按质按需来定标准:“对研究实际问题的文章,要多给稿费。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员,才算好教员,要多给津贴。”如此推测,从此以后的延安稿酬标准会有所提高。
稿酬制度对毛泽东这位笔杆子影响很大,尤其是在那个艰辛的年代,这份不菲的稿酬收入足让他对穷苦亲朋从“爱莫能助”到“乐善好施”,这也可以从毛泽东取得稿酬前后的信件中得到证实。
1937年11月27毛泽东给表兄文运昌的信中尚言:“道路甚远,我亦不能寄旅费。在湘开办军校,计划甚善,亦暂难实行,私心虽想助兄,事实难于做到。前由公家寄了二十元旅费给周润芳,因她系泽覃死难烈士(泽覃前年被杀于江西)之妻,故公家出此,亦非我私人的原故,敬祈谅之。”信中的“不能寄旅费”说明此时的毛泽东囊中羞涩,无力接济表兄;尤其是解释“二十元旅费给周润芳”是公家所寄,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的态度——这都是由他当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。
在1938年5月26日给堂兄毛宇居的信中,毛泽东就能掏钱接济家乡的侄子毛楚雄(毛泽覃的儿子)了:“楚雄等已寄微款,尔后可略接济一点,请督其刻苦节省。”信中的“微款”说明钱数不多,也证实毛泽东此时的手头并不多么宽裕,所以强调“请督其刻苦节省”。从这封信中也可以看出,从韶山走出来的毛泽东,跟任何一个故乡的儿子一样,一旦自己的经济宽裕一点点,就竭力接济故乡更困难的亲人,这是家风,也是乡情,更是文化,从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最平凡的一面。
两年后,1939年11月5日毛泽东给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林中鹤的信中,就能寄上百元了:“寄奉百元,聊佐薪水,为数甚微,将意而已。”信中尽管有“为数甚微”的客套,但从中也能感受到毛泽东“济人于危艰”的舒畅心情。
此时的毛泽东已在延安窑洞完成了《实践论》(1937年7月)、《矛盾论》(1937年8月)和《论持久战》(1938年5月)等伟大著作,这些著作的发表和大量印行,就算按千字一元五角计算,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,何况毛泽东也经常给延安的各种报刊写文章。而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(1941年5月)、《整顿党的作风》(1942年2月1日)、《反对党八股》(1942年2月8日)、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(1942年5月)等等大作的陆续发表,加上延安稿酬标准陆续提高,无疑保证了毛泽东稿酬的来源和数目。

毛泽东著《实践论》、《矛盾论》

接济革命烈士的亲属是毛泽东稿酬的重点支出项目,只要他知晓,就想方设法寄钱解困,甚至通过地下党这条线路转寄款项。比如毛新梅烈士,他“是毛泽东亲手建立的韶山党支部的成员之一,1927年6月被敌人杀害,成为韶山第一个为党捐躯的烈士。他的妻子沈素华时年36岁,带着毛特夫、毛慎义、毛雪华等好几个孩子,生活极其艰难。毛泽东在延安得知毛新梅牺牲后,便通过地下党寄钱给沈素华,接济他们母子的生活。”
武文笑在《毛泽东自费资助烈士家属》一文列举的很多实例,证实毛泽东从延安时期就开始用稿酬资助烈士家属了:“他这位极重情义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、同甘苦共患难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乐善好施者,经常情牵烈士家属并慷慨解囊动用自己的稿费资助这些烈属,少则百元或三五百元,多则上千元,其间发生的故事也不胜枚举。”
支持延安的各项文化活动也是毛泽东稿酬支出的又一大项,仅李贤哲《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稿费用途》一文就列出多笔资助款,列示如下:

1938年7月,毛泽东从自己《论持久战》稿费中拿出300元大洋,给民众剧团购置设备;

1939年3月为支持创办延安中国女子大学,捐助100元;

1939年9月为支持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图书馆捐款100元;

1939年11月为烽火剧社捐款200元;

1940年,延安各界纪念“五四”青年节筹委会发起有奖征文,毛泽东慷慨解囊捐赠300元做奖金;

1941年8月为边区教育厅举办的小学教师暑期讲习班,捐款400元……

这些捐款又是不胜枚举。

1938年春,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《论持久战》

毛泽东的稿酬收入奠定了他乐善好施的经济基础,在那个困难时期,也惠及身边的众多同志,只要谁有事,他必动用稿费慷慨解囊。比如军委机要处代处长黄有凤的婚事就是毛泽东用200元稿酬操办的。据黄有凤《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》一文记载:“赴任前毛主席还有点不大放心我的婚事,指着旁边的叶子龙秘书说:对黄有凤的婚事,你们要成立个促进委员会,促进促进!叶子龙后来真的成立了一个‘促进委员会’,大家轮番做雪明的思想工作,最后终于使小赵放弃了‘约法三章’,同意近期结婚。最后商定婚礼于(1941年)10月10日晚饭前举行,地点选在毛主席住处的院子里。我俩的婚礼是毛主席用稿费筹办的。应邀参加婚礼的贵宾都是毛主席亲自下请帖请来的。”
毛泽东十分清楚自己文章的来源,曾说过“所谓的好文章,都是在斗争的实践中逼出来的。”逄先知在《毛主席和他的秘书田家英》一文更清楚地记载:“毛主席从来没有把毛选的著作看作仅仅是他个人的东西,而看作是群众智慧的集中。他说:毛选怎么是我的!这是血的著作……毛选里的这些东西,是群众教给我们的,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。又说:1921年建党后,经过了14年,牺牲了多少党员、干部,吃了很多苦头,才懂得了如何处理党内关系、党外关系,学会走群众路线。不经过那些斗争,我的那些文章也写不出来。”
也正是基于这种清醒认识,毛泽东对自己的稿酬所坚持的态度是坚定的:“这个稿费,都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,是党的稿费、人民的稿费,是做事情来的,要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。”这个原则不论是在延安时期,还是新中国成立后,都雷打不动——将他的稿酬用于济亲济友济天下;唯一不同的是,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的稿酬就专门建账管理了,每一笔收支也都有案可稽。

参考文献:

[1]孙国林.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【J】.上海:党政论坛,2008年第22期

[2]武文笑.毛泽东自费资助烈士家属【DB】.北京: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
[3]李贤哲.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稿费用途【DB】.北京:人民政协网

[4]毛泽东书信选集【M】.北京:人民出版社(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重印),1984:1.

[5]李敏、高风、叶利亚主编.真实的毛泽东【M】.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2009:4.

图片来源:人民网、央视网


作者:葛长银,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

网编:侯洁英

责编:高斌

监制:方丹敏


东方红啦

推荐阅读



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




东方红啦


前线客户端



中国大学生网


前线理论圈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